今年以来,永仁县全面落实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建设,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中,坚持把产业发展和务工收入作为农民促农增收的有效抓手,整合资源、强化培训、规范市场,积极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,全力解决好企业用工难、劳动力组织难、群众增收难的“三难”问题,促进农民增收。
一、整合资源,多点“齐推进”。整合闲置学校、办公楼、敬老院等资源,根据产业分布和用工情况,合理规划布局,将闲置资源改造为产业工人“幸福里”社区、“零工驿站”等产业化工人服务场所,为农民工就近就地实现就业提供服务奠定坚实基础。在云南旺悦莓永仁农场1800亩蓝莓基地附近,利用原查利么小学闲置资产,建成“幸福里”产业工人租赁社区,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,第一期能容纳400名产业工人居住,社区内设有员工宿舍,配套卫生间、洗澡室、食堂、会议室、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;宿舍内配有床单被褥、热水器、毛巾、洗脸盆等生活用品;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,负责日常管理。
二、党建引领,筑好“孵化器”。坚持党建引领,采取“党建+人才+产业”模式,加强致富带头人培养,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,引导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就业创业,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。通过建立“幸福里”社区党支部,充分发挥孵化器、加速器的人才培养载体作用,采取“党建+双创”模式,着力建设集众创空间、创新育才孵化基地于一体的“红色孵化器”,有效推动了专业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向园区聚集。目前,已成立查利么“幸福里”社区党支部,有中共党员9人,为党建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深化党建带工建奠定了基础。
三、强化培训,育好“产业人”。随着全县芒果、蓝莓、草莓等产业种植规模不断增加,云南旺悦莓永仁农场、永仁哲林果业有限公司、永定阳光生态沃柑基地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用工需求量剧增,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现代先进种植管理技术,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。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纷纷回乡创业,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周边群众就近就业,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,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,实现了人民幸福、家庭幸福、产业幸福,推进“一县一业”强县富民工程。通过培训,扶志扶智并重,观念素质并举,农民生产经营能力、就业技能和质量显着提高。既学到了技术、转变了观念,又发展了产业、增加了收入。
四、规范市场,护好“共同体”。“幸福里”社区产权属县国有平台公司所有,由县国投公司与哲林、旺悦莓等农业企业签订《用工合作协议》,县国投公司又与永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劳务承包、委托劳务派遣模式,委托永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为其提供劳务用工派遣。永诚劳务公司采取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的方式深入各乡镇、周边县、市、地州招工,确保企业生产高峰期有充足的农业产业工人使用。同时落实职业介绍补贴,充分调动各乡镇、村委会(社区)、和各村民小组的招工积极性和主动性,全面完成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务。通过劳务公司统一派遣,基地需要多少人,一个电话公司统一送到,统一了(包吃住)男性普工140元/天、女性普工120元/天的工资标准,并为所有务工人员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,大大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,减轻了用工成本,遏制劳务费用无序上涨势头。创新的合作模式,解决了县国投公司征信评级的经营流水问题,也解决了永诚劳务公司招工时的信用背书问题,同时解决了务工人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,实现了乡村组、人社部门、国有平台公司,民营企业多方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。
截至目前,“幸福里”社区查利么产业工人服务站、云龙服务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,2个服务站已吸纳和服务产业工人500余人,其中:县外192人,县内308人(脱贫监测户94人)。“幸福里”社区云龙服务站二期、猛虎服务站、永定服务站三个服务站正在加紧建设中,服务站全部建成后,将解决全县3700余名产业工人就业难题。(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李建平)